摘要: 传统上来说,对意识障碍的伦理分析主要侧重于有残余意识的情况。但研究人员认为对无意识状态下的相关伦理分析也非常重要。在以下的文章里,Michele Farisco回顾了最近发表在Philosophy, Ethics, and Humanities in M ...
传统上来说,对意识障碍的伦理分析主要侧重于有残余意识的情况。但研究人员认为对无意识状态下的相关伦理分析也非常重要。在以下的文章里,Michele Farisco回顾了最近发表在Philosophy, Ethics, and Humanities in Medicine的研究,带给我们关于无意识状态下的一些伦理分析启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意识?比较原始的对于意识的理解将之阐述为,无意识的反面。在我们的自然语言比较有限时,使用这种辩证的描述来区分我们“意识到”和“没有意识到”的行为,是非常合理的。然而,随着新近科学研究的进展,我们逐渐发现这种简单的对立性描述并不能表达出意识和无意识背后的丰富含义。事实上,认知科学方面的证据表明,无意识的作用与意识非常相似。这种相似性不仅体现在认知活动中,也体现在情绪生活中。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意识状态下能完成的活动,无意识状态下一样可以。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它对我们如何理解意识、以及如何基于意识做出决定就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尤其会对边界情形下的伦理评估产生影响,特别是当我们无法确定研究对象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意识的时。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完整的伦理分析,仅仅寻找残余意识可能是不够的。事实上,如果我们认为,意识的伦理价值取决于一些特定因素,而这些因素也存在于无意识状态中,那么无意识也应当被包括在这类伦理分析中。意识障碍的伦理分析当谈到意识障碍,如植物人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时,通常用来衡量“道德价值”(即具有道德价值,因此值得拥有道德上的尊重)的方法会考虑两个因素:幸福感和对事物的兴趣。进一步的讨论还要关注患者仍保留的意识,并试图弄清楚患者是否拥有足够的意识使得他们能够感知到幸福和兴趣。换句话说:幸福感和兴趣是获得道德价值的充分必要条件,当研究对象的残余意识还能够让他拥有这些因素的话,那么他应该得到道德上的尊重。